
马太效应
定义
马太效应(Matthew Effect)
是指好的愈好,坏的愈坏,多的愈多,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。即两极分化现象。来自于圣经《新约•马太福音》中的一则寓言。
1968年,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·莫顿(Robert K. Merton)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:“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,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,同样地,在同一个项目上,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,例如,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,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。”
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,反映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,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。
出自《马太福音》第13章第12节:
For whosoever hath, to him shall be given, and he shall have more abundance: but whosoever hath not, from him shall be taken away even that he hath.
(译文)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有余。凡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去。
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七章也有类似的表述
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”。
苍天的常理是用富余的去补足缺失的,而人的常理却不是,是以不足的去满足富余的,谁能以富余去满足天下,就是得道的人。
本文是原创文章,采用 CC BY-NC-ND 4.0 协议,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RenewBlog
评论
匿名评论
隐私政策
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