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音频的LO和PO输出口有什么区别
背景
前些年玩发烧耳机,小黄鱼淘了一个Fiio M11 Plus
确实有相当一耳朵的提升,尤其是在中高频、声场细节表现上
但一直没时间研究并解锁诸多高玩功能,比如机身上的PO/LO
我只知道POLO衫......
首先我们来说说po口:
PO是英文phone output的首字缩写,其中的phone指的就是headphone(耳机)意思是耳机输出接口 。
在早期的hifi论坛上,也有人称之为 power out,意思是功率输出口。
Po口设计之初便是用来解决设备接耳机的问题,
在早期的音响系统,源设备(Source Device),比如说cd播放器,并不能直接连音响设备,
它需要通过连接前级放大器,通过放大器把它的电平信号调整为合适的级别(并不是说放大器就一定是放大,也可能是调小电平信号)使其可以作用于后面的音响设备。
而如今的po口,相对于自带放大器,他可以输出已经放大的信号,直接驱动如耳机、桌面音响这些低阻抗的负载。
所以古早论坛叫它功率输出口也是 有道理的,毕竟po口就相当于内置了一个功率放大器。
Po口最常见的地方就是手机电脑以及游戏机这种对耳机(现在是type-c口的形状)有很大需求的地方,便携式音频播放器也会配备po口。
当然,po口内置的放大器肯定更加考虑兼容性。考虑到一批用户需要的是更定制化的体验,因此接下来的lo口便是为了满足这一批用户的需求。
LO 是应为LINE OUT的缩写,术语叫音频线路输出。
同样都是3.5mm接口,lo口与po口最大区别在于,lo口输出的信号是源生的电平信号,这种信号在输出前没有经过任何调整,最为纯净。
但这纯净的信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不可控,就像泉水从山上流下,有的是小溪缓缓流淌,有的是瀑布飞流直下。但是我们为了规范管理,让它最后都从你2cm口径的水龙头里流出来,就需要蓄水厂,也就是功放。
就像有些lo口输出的原生信号的电平不足以驱动音频设备,有些则已经超过了标准的电平信号(专业设备是+4dB,消费类设备是-10dB),直接输出进列如耳机可能会导致失真。因此需要外接功放来进行调整。
一般来说,连接到LO上的设备,输入阻抗至少都要大于1K 欧姆!
多数情况下,lo口会以rca接口的形式出现,这是因为大部分音响功放都配备的是rca线。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只有3.5mm接口耳机功放出现,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“小尾巴”,lo口也开始选择以3.5mm接口的形式出现。
这样做还能节省空间,比如走便携风格的ecsmart就选择配备3.5mm接口的lo口,并附赠一根转rca线满足音响玩家的需求。
最后我们来讲讲大家对于这两个口最大的困惑,他们能不能混用
我们再来理清一下他们的区别:
po口输出的是放大后的信号,可以直接驱动阻抗较小的设备。lo口输出的是未经放大的信号,需要连功放外部处理阻抗较大的设备。
这样看来,po口像是已经帮你选配好了功放,但是因为是出厂自带的,所以只能说够生活之便。如果你有更高的需求,比如连更专业的音响设备,那么就给你一个空白的lo口,由你自己去选配合适的功放。
假如你把一个功放错接到了po口,
虽然声音能出来,但是由于音频信号先被po口放大,接着又被外接的功放放大。等到声音从音响里传出的时候,早已大幅度的失真并附带噪音了
另一种情况是把耳机错接到了lo口,
由于lo口输出的是线电平信号(Line Level),这种信号电平比耳机需要的信号电平要高。直接将耳机插入lo口,音量会非常大,可能导致音质失真,甚至损坏耳机。
假如你的耳机阻抗比较大,抗住了这个电平信号,也会因为电平信号未经过放大,导致无法提供耳机正常工作所需的电流和电压,进而导致音质不佳,包括频响不平衡和动态范围受限。
而且你也不能调节音量,平常调节音量的信号都是发到po口自带的调节器,由那里去完成音量的调节。而lo口自身并没有调节器,所以设备直连lo口是调节不了音量的,需要先接上外部调节器才可以调节音量。